【历史】武博云观展系列一神与王——良渚文化玉器特展

【历史】武博云观展系列一神与王——良渚文化玉器特展

发布时间:

  神与王武进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器特展

  一

  发现寺墩遗址

  1973年10月,常州市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接待了几位自武进郑陆公社三皇庙大队现属天宁区的村民。他们带了一批在自家农田挖出的带有精美花纹的石头。文物商店工作人员辨认出这些石头是史前时期的玉器,便向常州博物馆通告,常州博物馆随即对文物出土地点开展正式考古调查。由此,几块石头引发了考古学家对寺墩遗址长达几十年的探索发现。

  寺墩遗址3号墓

  寺墩遗址占地面积约90万方公里,南京博物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博物馆曾多次组织联合考古调查,并在1978年至1993年间先后五次对寺墩及边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玉琮玉璧等一大批精美文物,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确定了寺墩遗址在史前考古学的重要地位。为太湖流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家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被称为文明的曙光。

  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寺墩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寺墩遗址外,常州地区目前已探明的良渚文化遗址还有青墩遗址象墩遗址等。目前,随着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考古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开展,这些遗址考古工作再次启动,对常州的良渚文化遗址进行更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工作。

  二

  玉魂神权与王权

  玉,是良渚文明的魂,是良渚先民精神信仰的寄托,也是良渚古社会规范的载体。

  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达到史前文化高峰。寺墩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器,以琮璧为最多,也是良渚文化最为典型的玉器代表。

  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先。在史前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乃至部分日常生活,先民都会通过祭祀告知天地祖先,他们相信只有得到他们的指引庇佑后,才能借助神力完成。琮就是良渚人在祭祀时沟通天地神明的重要礼器之一,独特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玉琮的形状反映了良渚人朴素的宇宙空间观念。玉琮上下两端称射,整体呈现上大下的形状,上射面象征天,下射面象征地,部的射孔则贯穿天地。外部节面上雕有神像,居于间,有沟通天地的意义。

  十一节兽面纹玉琮

  通高31cm,上端射径7cm,孔径4.5cm,下端射径6.3cm,孔径4.7cm

  该琮为透闪石软玉琢制,呈墨绿色。器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有上下对穿的圆孔。器表四面间均有一减地法琢制的竖槽,又以较粗的横刻阴弦将琮体分为11节。每节以四棱为轴,以垂直凹槽为界,各饰四组简化兽面纹,44组。

  七节兽面纹玉琮

  1978年寺墩遗址出土

  九节兽面纹玉琮

  兽面纹玉琮

  通高3.7厘米,射径7.2厘米,孔径5.3厘米

  琮外方内圆,扁方柱体。琮体四面间均有一减地法琢制的纵向凹槽,仅一节,以四棱为轴,左右对称刻划图案,饰简化的兽面纹。此件玉琮刻划圆眼阔嘴的兽面纹形象, 具有良渚文化艺术的代表性。

  良渚文化玉琮节面上的神兽纹饰也称神徽,可能是多种动物的抽象表达。其的圆形大眼,是太阳崇拜的象征。这种符号在不同地区的良渚文化反复出现,说明已经成为良渚文化的图腾符号,整个社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宗教信仰和被广泛认可的权力。

  玉璧,是指间有穿孔的扁状圆形玉器。其用途与玉琮类似,寓意着对天地的观察和崇拜,具有祭祀天地的功用。也有一些制作稍微粗糙的玉璧,堆叠在良渚文化墓葬墓主人脚部位置,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财富的象征。

  玉璧

  直径29厘米,孔径5厘米

  该玉璧为透闪石软玉制成,呈青灰色,素面。琢磨光滑,外缘不甚规整,心孔径内侧留有对钻痕迹。

  良渚文化晚期,除琮壁等玉礼器外,玉带钩玉串饰等实用器具也是用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制权力的物质载体,用以标示身份和区分等级。

  玉带钩

  通长4.6厘米,宽2.3厘米,高1.8厘米,孔径1厘米

  玉串饰

  三

  技艺如琢如磨

  寺墩遗址出土玉器以透闪石为主,其次为阳起石,均属于软玉范畴。先民将加工石器的丰富经验用于冶玉工艺,大致有切割钻孔琢纹等工序,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的加工方法。

  切割

  玉器制作,首先需要将大块的玉料切割成大适合的坯。寺墩先民用植物纤维动物皮筋或竹木片,带动金刚砂石英等硬度大于玉料的解玉砂,辅以水磨耗玉料,对玉料进行切割分解,制作出器物基本形状。

  玉带钩背面切割痕迹

  钻孔

  良渚文化常见的玉器如琮璧等,多带有穿孔。钻孔多为管钻,为了避免单方向孔造成器物崩裂,都采用双向对钻技术。由于钻具歪斜或定位不准,这些钻孔往往留有台痕,部分台痕靠孔壁处留有管钻的螺旋样痕迹,成为良渚玉器特征之一。

  玉环孔壁上的双面对钻台痕

  管钻留下的螺旋痕槽

  良渚玉器兽面纹上的圆形眼睛纹样,也多采用管钻技术,使兽眼更加突出更加富有立体感。

  兽面纹玉琮管钻眼睛纹样

  琢纹

  良渚文化玉器纹样线条刻划灵活流畅,特别是微雕阴线刻,如同游丝雕,技艺之高超令人惊叹。寺墩遗址出土玉琮最细的阴线条纹仅0.7丝米0.07毫米,常人肉眼视力无法企及,足见当时制玉工艺之精湛,堪称史前玉器工艺的巅峰。

  十一节兽面纹玉琮微雕阴刻线

  四

  传承古遗韵

  距今4300年前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退出历史舞台,曾经如此辉煌的的寺墩遗址也被深深湮灭在历史的迷雾。但以琮璧等为代表的玉器文明,却向四方传播,奠定了华文明特性的基础,融入到滚滚向前的华玉文化之绵延至今,对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生着广泛的影响。

  明代 卧蚕纹玉璧

  直径6.2厘米,孔径1.5厘米

  宋代 仿古玉琮

  通高3.6厘米,射径2.1厘米,孔径1.2厘米

  展厅实景照片

   温馨提示

  疫情当前,

  宅在家里就是贡献!

  武博网上大餐,

  动动手指就能精彩不断!

  静待春暖花开时,

  咱们武博再相见!

  健康科普知识

  图片源视新闻微博官方账号

上一篇:【火爆】西青区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下一篇:【抖音案例】抖音松珂 抖音墨镜图